到了。
终于到了这一步,最近用很低的价格买了Bronica ETR,开始中幅时代。
120在我心中一直是不可触摸到的,Hasselblad,Mamiya等基本上和有钱人挂上等号。
刚刚接触了135的底片机没多久,心想中幅起码是一两年后的事吧,直到上星期无意中到了一间观塘工厦,按了两张ETR si的快门,就这样家中就多了一台相机了。
相机的歴史就不多说了,网上有很多很多的介绍。1980年出产没有影响他的性能,那反光镜的震动至今彷彿仍晃动指尖,数日后照片洗出来我一看,对于底片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实在是令我着迷不已,那丰富的层次感是现代相机不能给予我的。
不适应是有的。
使用腰平观景窗的时候因为没有经过五菱镜的调整,所以影像是左右颠倒的,刚开始用起来真的很不习惯,连简单的一个水平都要对上半天,经过不断地练空枪慢慢习惯了。
这种超慢步调的拍摄方式我是几喜欢的,上脚架、构图、对焦、测光,再三确认后才按下反光镜预锁,等几秒机身稳定后才按下快门。
这个单反只要几秒的过程,拉长到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时,是会发生质变的。
你会更多的思考影下的目的,也是一种用摄影来完全自我的过程吧。
第一卷的底片是店家那边帮我安的,柯达100度的。
这张就是试机时按下。
阳光赋予生命,就像不少拍友说的:「它,拍的到空气。」按图到flickr看,你会分得出距离感。
快门击发的瞬间,光影成了永恆,空气和光线凝结在最完美一刻。
看到树木和屋的共生,觉得有趣就按下这张。
三家村的海。
拍这一卷是有点赶的,因店家有三十天的保养,生怕机身有问题的我极速的走到家楼下,
用了一个上午就拍掉底片再拿去沖洗,扫瞄后的成像不错。
我的Bronica是搭75mm 2.8的标準镜的,最近对焦可以去到0.6,影小物件还可以应付得来。
风雨后独自站着,可能只有在时光倒影里,
才能感受到真实的自己。
像这样的一张snap,你不会相信我花了五分钟来对焦和测光,虽然有测光表的帮助,但对于反差太大的场景,每次都要再三确定无误才按快门,熟悉后会好点吧。
三家村的垃圾海滩,想拍下海浪,但对焦点却落在石上,看来要练眼力。
同场有一位伯伯在写生,想想其实我和他一样,都是脚架构图取景。
很短的一篇,这次就到这里,
Bronica ETR是有重曝功能,可能下次会试试。
我的blog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nsunphoto/